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新闻

展会新闻

五月的西安城浸润在科技热潮中,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如期而至。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正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擎,将"高冷"的实验室成果化作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本届丝博会科技创新展以"科技赋能·秦创未来"为主题,1000余件展品如同繁星,在250家参展企业的展台上交相辉映。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当AI遇见千年岐黄之术,当3D打印重塑人体骨骼,这些看似微小的科技突破,正在悄然改变着医疗健康的未来图景。在这场科技盛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医疗领域的创新革命——智能诊疗设备如何让中医"望闻问切"数字化?个性化植入物又怎样改写"千人一药"的传统医疗模式?这场发生在会展中心4号馆里的变革,或许正是破解现代医疗难题的密钥。

丝博会科技创新展馆的陕西科技展区

走进弥漫着中药清香的九为健康展区,一台形似太空舱的设备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产品经理李婷指尖轻点,设备立即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中西医合璧"绝技——多光谱传感器扫描舌苔的瞬间,脉象数据已通过压力传感器同步采集。这台与华为联创的"神农大脑智能体",就像一位博古通今的杏林圣手,将9235种中药的性味归经与3000万例临床医案融会贯通。现场体验的王大妈看着自动生成的健康报告直呼神奇:"这机器比老中医把脉还细致,连我最近失眠多梦都诊出来了!"更令人称道的是家庭版设备,当摄像头捕捉到老人连续三天面色发暗时,智能系统会立即向子女手机发送预警。这种将《黄帝内经》智慧注入AI芯片的创新,让千年古方焕发出数字时代的光芒。

转过展区,聚高特种材料的展台仿佛打开了未来医疗的魔盒。西安交大生物3D打印团队带来的仿生骨骼,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技术员黄松托起一枚蝴蝶状颅骨修复体,细密的孔隙犹如天然骨小梁结构。"这是根据7岁患儿CT数据定制的PEEK材料植入物,"他轻敲修复体表面,"传统钛合金需要手工打磨数小时,而我们用3D打印技术将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展台上形态各异的关节置换件,每个都藏着独一无二的生命密码。有位骨科医生现场测算后感叹:"这种个性化植入能让术后恢复期缩短1/3,真是患者的福音。"

“AI + 中医” 智能诊疗新突破

穿梭在展馆中,科技与生命的交响曲处处可闻。某康复机器人能通过肌电信号预判中风患者动作意图,其灵敏程度堪比武侠小说中的"读心术";智能药房系统像精密的钟表匠,将每日300份中药处方的抓取误差降到了0.01克。最有趣的当属"中医体质辨识镜",观众只需站立3秒,机器就能通过体态分析给出养生建议,有位啤酒肚大叔被建议"少食肥甘"时,红着脸挠头的模样惹得众人哄笑。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科技场景,让原本严肃的医疗设备变得可亲可爱。

当夕阳为展馆镀上金边,最后一批观众仍流连忘返。五天展期里,3D打印技术已收到23家医院的合作意向,"神农大脑"签下了800台设备订单。最动人的故事发生在闭馆前——有位坐着轮椅的老兵特意赶来,技术人员用三维扫描仪为他定制膝关节时,老人抚摸着仿真模型喃喃道:"等装上这个'新零件',我就能站着给孙子讲战斗故事了。"

参展商向观众介绍医疗用3D打印植入物产品

这场科技与生命的美丽邂逅,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AI复刻千年医道智慧,到3D打印重塑人体奥秘,陕西的科技创新者们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悬壶济世"。这些展品不是冷冰冰的金属与代码,而是带着体温的生命礼赞——当精密齿轮转动健康希望,当数据洪流浇灌杏林新芽,科技便拥有了治愈人心的温度。就像那枚绽放着仿生美学的颅骨修复体,既是材料科学的巅峰之作,更是医者仁心的具象表达。

在这场创新盛宴中,我们窥见了未来医疗的模样:智能设备将如老友般守护万家安康,个性化治疗会让"对症下药"真正照进现实。陕西正以秦人特有的韧劲,在科技高原上筑起生命健康的万里长城。当古老的土地遇上最前沿的科技,当实验室的星光点亮寻常巷陌,谁说这不是一曲动人的时代长歌?或许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会指着博物馆里的传统CT机好奇发问:原来爷爷奶奶看病还要拍这种"古董"呀?那时我们便能自豪地回答:是的,但改变就是从那个五月的西安开始的。


end

上一篇:宝鸡亮“宝”丝博会

下一篇:创新引擎轰鸣:从丝博会看陕西科创“硬核”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