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中心

媒体中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要求,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开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该平台将为陕西持续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打通省、市(区)政府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速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即日起,陕西日报开设专栏,重点报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的探索、做法、进展和成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氛围。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再添创新联合体


5月3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建工控股集团共同创建的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揭牌,并发布最新科研课题。未来,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将集聚创新资源,瞄准行业“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支撑转型升级。

“我们希望在合作中破解‘甲乙双方、一纸合同、一个项目、一笔经费’的传统合作模式,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的创新团队,为推动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创新经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

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陕西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特区”的重要探索。3月30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正式启动。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陕西将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陕西是科教大省,拥有100多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百万以上专业技术人才、60余名两院院士。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科技创新已成为陕西的新名片。但是,科技存量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及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比较明显,科技资源潜力释放不足。



6.4.jpg





为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富集的科教资源,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以秦创原为窗口,陕西正在“强筋骨”“补短板”“优生态”,由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


“强筋骨”就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6月2日,在西部超导的高品质钛材表面处理生产线,航空用高端钛合金产品正在紧张生产。2020年,西部超导突破了TB6合金4吨级铸锭制备关键技术,产业链再次延长。西部超导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39家产业化企业之一。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稀有金属材料领域的创新资源,陕西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建设。

作为秦创原建设中首批签约的4家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之一,该平台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行业发展前沿及趋势,将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提升我国稀有金属材料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未来5年,陕西还将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建设20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突破和产业技术革新。

“补短板”就是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5月31日,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100MN电极压制机组顺利试车,成功制备出表面为“荔枝纹”的整截面高密度电极,标志着该公司钛电极制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天成航材长期从事高品质钛材生产,2021年初,经过多年自主研发,设计建成的全国首条航空级钛合金棒线材全流程控温控轧生产线开始生产,一举打破了国际相关技术封锁,将国内钛合金棒线材生产水平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

长期的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1年1月到4月,我们的产量达到了900多吨,同比增加73%;总产值达到了1.35亿元,同比增加85%。”公司总经理车伟介绍。

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100家,同比增长41.8%。为进一步发挥创新优势,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陕西将优先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光子、种业工程等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不少于10家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30个左右创新联合体。

“优生态”就是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近日,陕西发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政策包汇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旨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举措。


先行先试要敢啃“硬骨头”。“我们将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地的做法,针对‘瓶颈制约’,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我们将加快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陕西力量!”


来源:陕西日报


end

上一篇: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

下一篇:陕西:深化“两链”融合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创新高地